我不是在旅遊
就是在計畫旅遊
或是在懷念旅遊







[Go Dutch, Eat Belgium,2015](18)-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遊河

星期四, 8月 13, 2015 Posted by Revetahw , No comments



行程的最後兩天回到了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來應證我們想像中除了風車運河外的另一個荷蘭-大麻、紅燈區。除了浪漫美麗的運河外也親眼目睹民風開放的自由的荷蘭。

阿姆斯特丹的山形屋、首都繁華現代化,和布魯日運河的古色古香、羊角村的原始樹林運河。甚至是威尼斯和劍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暢遊阿姆斯特丹最好的三個方式就是:步行、單車、遊船,先從遊船開始看看這個城市。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位於北荷蘭省,是荷蘭首都和最大的都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命名是因為13世紀時在阿姆斯特爾河(Amstel)旁建的大壩(dam)興起的城市,一開始只是一個小城市,一直到16世紀航海時代時,一躍成為世界上的大港口。

因為西班牙的高壓統治,使得南部的新教徒帶著鑽石和印刷等技藝北避宗教包容的荷蘭,也是促使阿姆斯特丹成為經濟重鎮的原因,在黃金時代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然而在二次大戰期間,雖然荷蘭保持中立,但首都還是遭遇了納粹德攻擊,並且有十萬猶太人遭到屠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妮日記的主角。

這是我們這一次遊船景點的順序google map,縮小地圖來看阿姆斯特丹就是一個由幾條平行的運河包圍的城市。


岸邊有很多船公司,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有各種時數的遊船也有夜間遊船。我們在海尼根博物館對面的碼頭搭船(A點),對面那台船好可愛,寫著"hop on hop off" 要人家自由的跳上船跳下船XD 船上還畫有阿姆斯特丹特有的山形牆房屋。


阿姆斯特丹有三條主要的運河,總長度超過100公里,擁有大約90座島嶼和1,500座橋樑,由內圈到外圈是紳士運河(Herengracht)、皇帝運河(Keizersgracht)、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都建於17世紀黃金時代。

圖片來源:荷蘭觀光局

一上船之後桌上也有地圖,上面的數字當遊船到了特定景點後,船上可以插耳機聽導覽,但只有英文的,後來認真看景點顧拍照、分享美景就恍神沒有聽了 哈哈。

運河另一邊的學校,今天天氣很好好多人出來曬太陽。

忽然被岸邊兩個抱在一起的人吸引,才發現兩個人都很大隻-荷蘭是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這是遊河額外的風景,他們兩個超忘我哈哈

運河中間也有反光鏡,歐洲的反光鏡都是方的,感覺視角會比較小,不知道方形的優點是什麼?

Hotel Andaz(B點)旅館掛著阿姆斯特丹的市徽-三叉旗,是一個趨吉避凶的概念,所要避的兇是:
1.水災:阿姆斯特丹位於海口,海平面又低,只要水災就會把好不容易跟大海搶來的土地淹沒。
2.火災:歐洲的房子在中世紀都用木頭建造,只要一個不小心就全部燒光光,阿姆斯特丹也遭遇過許多次大火。
3.黑死病:14世紀黑死病流行,在水多的地方更容易細菌繁殖,也造成阿姆斯特丹死了很多人。
希望用這個三個叉叉當作保護這個城市的守護神

運河邊停有很多小船,很多都是市民的代步工具。

西教堂 (Westerkerk):C點
位於王子運河畔,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教堂,阿姆斯特丹最高的教堂,林布朗和他的情婦就葬於此地。

教堂頂有著皇帝的皇冠(被我切掉了XD),時鐘的下方有著庇祐阿姆斯特丹的三叉旗。

看過安妮日記影片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安妮透過閣樓上的小窗看著外頭的西教堂,西教堂就位於安妮一家藏身之處的隔壁,西教堂的鐘聲象徵著八個人從早上八點開始後就必須要停止一切活動,安靜的等待直到下午五點。

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D點
安妮的日記中一家人躲藏舊址,安妮的爸爸從集中營被釋放後,把它改成一個博物館。

第一次在荷蘭看到大排長龍的觀光景點。

安妮是一個德國法蘭克福15歲的小女生,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時,爸爸舉家搬到位於阿姆斯特丹辦公室的閣樓上躲藏,閣樓的空間擁擠,卻住了八個猶太人,每天八點後便開始靜悄悄,直到五點。他們眼中的外面世界只有閣樓上的那扇窗,壅擠的空間,擁擠的情緒,一個青春少女叛逆期的心聲都表露無遺。

原以為可以順利躲過這場悲劇,卻在二戰結束前幾個月被舉發了,八個人被分到集中營,其中七個因為飢餓過勞而死亡,只剩下爸爸被解放,回到阿姆斯特丹四處奔走把安妮記錄心情的日記出成書。

在戰爭結束前,希特勒知道自己要戰敗後,反而變本加厲屠殺猶太人--可能是因為恨、因為此刻不展現自己是領袖就要被滅了。

躲在閣樓上的八個人躲了兩年吃喝物資都貧乏,靠著總有一天獲救的希望活了下來,卻在戰爭要結束時被抓進去,結果不消一年就死了七個人,而且活著的竟然是年紀最大的男人,感嘆生命的耐力真的又堅強又脆弱。

除了小船外,運河邊也停有很多大大的船屋,有的是真的有人住,有的改建成民宿讓觀光客體驗。

阿姆斯特丹房子五顏六色和隔壁通常都不一樣的顏色,但共同都有的特色就是:門窄、窗大、吊臂、山形牆
門窄是因為阿姆斯特丹很奇怪,課"陽光稅",門面越大稅越重,大門只好用的小小的。
因為門窄又造就了另兩個特色:窗大吊臂,因為門窄,只好讓窗戶大大的可以接受到陽光,因為門窄,家具進不了大門只好用吊的(有人開玩笑說是因為阿姆斯特丹人都喝到爬不了樓梯回家,只好用吊的進門XD)。

另一個特色是在布魯日(點此看古色古香的布魯日遊記)看過的山形牆(global)傳說是因為磚造的房屋太單調,只好家家戶戶用不同的山形牆,方的、三角形的、階梯狀的、鐘型的...看起來又整齊又有特色


這種遊船可以開窗,天氣好的時候很舒服,但冬天應該也沒有什麼用武之處了吧

聖尼各老堂(Sint-Nicolaasbasiliek):E點
建於19~20世紀,是阿姆斯特丹地區最主要的天主教教堂,位於古老的市區位置,是新巴洛克、新文藝復興風格。

這時候已經逐漸進入寬河道區,這裡的建築都是比較大的,博物館展覽館或餐廳之類,已經離開住宅區了。

原本以為是什麼世博會還政府組織才這麼多旗幟,但回來查一下其實好像只是一間飯店(Grand Hotel Amrâth Amsterdam:F點)

蒙特班斯塔(Montelbaanstoren):G點。
建於16世紀坐落在最外層運河港邊,一開始作為防衛古老城區的防禦塔。和鑄幣塔長的有點類似

最後船在迦山鑽石(Gassan Diamonds):H點 停下來
-這是旅行社必經之路,既來之則觀賞之吧,買不起鑽石看一看也是不錯的。

除了在安特衛普外(在這篇文章裡頭我有提到安特衛普與鑽石),阿姆斯特丹也是鑽石工業發達的地方,這家鑽石工廠是猶太人在1945年二戰結束時所建立的(看他們多精明),鑽石工廠裡有各種語言的解說員-而且包含道地會說台語的。

這是鑽石研磨的過程,將一顆原石從四個面-八個面...一直打拋到我們眼中所認識的57面

這是全世界的鑽石產地,諷刺的是大多位於貧窮的非洲。
當初荷蘭和比利時會成為鑽石的佼佼者跟他們在帝國主義擴地佔有很多殖民地一定脫不了關係。

看到鑽石師父打磨的過程,完全純手工。


鑽石的價格和等級是用"4C"來區分,克拉(CARATS)、色澤(COLOR)、清澈度(CLARITY)、切割(CUT)。克拉越大越貴,色澤越偏白色越貴,清澈程度越清澈越貴,切割面越多越貴。

解說員展示相同克拉不同切割,或相同切割不同克拉的鑽石,讓我們感受鑽石的大小和亮度。
真切感受到有時候肉眼看起來比較大的鑽石或比較亮的鑽石,可能只是視覺假象,例如比較小的鑽石但切割比較多就比較亮,或放在較小的戒台就看起來比較大。

GASSAN 鑽石最有名是因為他特殊的"121切"刀法,這個技術只有阿姆斯特丹才有。
一般鑽石的基本切割面只有"57面",迦山在頂部增加了16個切割面,在錐部則增加了48個,變成了121切,因為這樣所損耗的鑽石更多(一個121切面的鑽石大概會損失50%的體積)

鑽石色澤太亮,好難對焦。

這顆0.57克拉、121切的鑽石,要價1775歐(台幣五萬多),是可以退稅,我不知道這樣算貴不貴?!
如果你立刻下單,服務人員會立刻幫你量指圍,然後馬上幫你裝戒台,立刻送到你下一個景點,超會做生意。

 鑽石工作坊,聽說鼎盛時期有400多個員工。

看起來不起眼的建築,原來是座金寶山

換個角度從陸地上看運河。

來荷比十天的天氣都很好,沒有下雨也沒有颳大風,聽說荷蘭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日子會下大雨颳大風,讓我對於這些城市的記憶更加美麗。

遊船瀏覽完阿姆斯特丹,接下來用步行看風情萬種的阿姆斯特丹-看紅燈區和大麻店



更多荷比十日遊文章請參考
 [Go Dutch, Eat Belgium,2015](24)-荷蘭、比利時十日遊全記實





關於嘻遊記

朝九晚五理工上班族,喜歡歷史地理更勝於物理化學,想把旅途中我見我思我聞都記錄下來,但文章產出速度永遠不及玩耍速度。 2017年去歐洲嘻遊,110天去了 13 國,發現自己最喜歡體驗不一樣的文化。
去過世界32個國家,決定走非貴婦也非窮遊的小資族路線,用各種攻略教你快速又簡單又省錢的安排 C/P 值超高的充實行程。

關於嘻遊記 Facebook Instagram Flickr

相關文章

0 意見 :

張貼留言